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正文

实践教学|穿越千年:数媒学子镜鉴盘龙古城的时光密码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4-25 】

   2025412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队教师和同学们在专业考察中走进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3500年的文明对话。这座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的遗址博物馆,不仅以丰富的商代文物震撼人心,更通过创新的展陈设计与数字技术,为艺术学子们提供了沉浸式学习的灵感源泉。

   专业融合:数字艺术如何激活文化遗产

   此次考察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师生聚焦于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从三个维度探索了学科与考古文博的跨界可能: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高精度扫描与AR增强现实:学生尝试对青铜器纹饰进行三维扫描,并设计AR程序,观众通过手机即可透视器物内部的铸造工艺。 

    元宇宙展厅构想:结合盘龙城遗址的航拍数据,团队提出构建虚拟展厅,用户可自由切换视角,近距离观察城垣结构与墓葬分布。交互叙事与沉浸式体验设计。在故邑风物展厅,学生借鉴互动投影技术,设计了一套商代生活模拟器。观众可通过手势选择陶器器型、纹饰,体验商人的制陶流程。

  结合全息投影技术,还原青铜器的风貌

DSCF4944

  在博物馆内,同学们聚焦于还原考古现场的展品,通过镜头记录下历史遗迹被发现与重现的瞬间。这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展陈,不仅展现了先民的生活智慧,也为学生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视觉与思想冲击。此次拍摄体验,不只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创作之旅。

  从历史碎片到数字叙事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以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为核心叙事,通过浪淘千古”“故邑风物”“角立南土三大常设展厅,系统呈现商代城邑的兴衰脉络。展览中,青铜器、玉器、陶器等3000余件文物(如绿松石镶金饰件、青铜大圆鼎等镇馆之宝)与考古日志、探方图等原始资料交织,构建起商代南土重镇的生活图景。

DSCF5008

DSCF4970

DSCF4993

DSCF4984

DSCF4884

   数字艺术的时代使命

   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展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正从单向展示转向多维共创技术为历史赋能,通过虚拟复原、互动叙事,让尘封的文物开口说话,拉近公众与文明的距离。艺术为文化续写,数字创作需根植于严谨的考古研究,如绿松石镶金饰件的复原动画,既需艺术想象力,更离不开对商代工艺的考据。此次盘龙古城遗迹之行中,晴川学子深刻体会到,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当代码与青铜共鸣,像素与陶纹共舞,古老文明便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未来,期待更多学子以技术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考古诗篇

d5093fa1156b2e8cf400babd100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