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婺源:开篇印象
细雨绘江南,婺源的白墙瓦黛在雨中更显诗意;雾绕桃花,十里桃花的朦胧之美令人心醉。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2023级学子们于2024年6月25日至7月5日,开展一场为期12天的写生之旅,这不仅是一次艺术探索,更是一场思政与美学教育的实践。
2023级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写生合影
美育融合:艺术写生的教育意义
本次艺术写生聚焦了艺术感知与表现力的培养,同时强调了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婺源之行,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通过实地观察与创作,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能,更在无形中深化了思政教育,深刻理解了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通过写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婺源的徽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派建筑
校企联动:写生基地挂牌仪式
武汉晴川学院与婺源艺彩芳华写生基地达成校企合作,双方共同举办挂牌仪式,标志着婺源艺彩芳华写生基地正式成为武汉晴川学院的实习就业基地。此次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系统的写生平台,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有力体现。
武汉晴川学院和婺源艺彩芳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挂牌签约仪式
创作现场:学生写生实录
本次写生活动带领学生们探访了思溪村、延村、簧岭等风光旖旎的乡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日绘夜评”模式,即白天采风写生,晚上集中点评的方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白天,学生们带着画板、画笔和色彩斑斓的颜料,深入自然之中,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的美景。写生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力,还旨在提升他们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能力,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视角和情感。


晚上,专业老师对学生们的画作进行细致的点评,我们采用以引导式、反思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对白天写生实践进行深入总结的平台,而且创造了一个促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一方面,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作品,从构图、色彩到光影,发现创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改进。同时,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见解,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灵感的碰撞。





艺术成果:写生作品展示
学生们的写生作品,无论是素描、速写还是水彩,都凝聚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展现了对婺源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婺源自然风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及他们对色彩、光影和构图的敏感度。每一幅画作都是学生们对婺源美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视角的呈现,体现了我系学生优秀的绘画功底。以下图片为本次写生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1)速写作品

指导老师:吴松林 学生:王大方 裴素秋

指导老师:章娇 学生:刘添丽 张咏春

指导老师:陈蔚蓝 学生:俞昊 马晓雨
指导老师:马诗雨 学生:余娇蓉
指导老师:彭玉洁 学生季宇
2)素描作品
指导老师:陈蔚蓝 学生:张晨曦
指导老师:彭玉洁 学生:陈佳怡

指导老师:马诗雨 学生:高紫琪
3)色彩作品
指导老师:章娇 学生:安伟毅
指导老师:马诗雨 学生:李晓沛
指导老师:彭玉洁 学生:季宇
指导老师:吴松林 学生:张金蕾
思政与艺术:写生之旅的深远意义
婺源写生之旅,不仅是艺术修养的提升,更是思想认知的一次升华。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对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写生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婺源的徽文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