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6日,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的主题聚焦于提升教职工的技能和素质,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设计中的艺术美学,以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育人实践,来丰富教师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次培训有幸邀请到了宋强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他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在场的教职工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保定非遗文化:保定铁球、易水砚、定窑博山炉
宋强教授的讲座首先从保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保定铁球、易水砚和定窑博山炉这三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保定铁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宋教授详细讲解了铁球的制作工艺、历史沿革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他强调,将保定铁球融入设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易水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工艺复杂,雕刻精美,是文人墨客的必备之物。宋教授通过展示易水砚的实物和图片,让教职工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易水砚的艺术魅力。他提出,易水砚的制作过程和美学理念可以作为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定窑博山炉,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宋教授指出,定窑博山炉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在教学中引入定窑博山炉的再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创造出既有历史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

未来展望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宋强教授展望了非遗传承设计在未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他强调,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其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宋教授建议,设计工程学院应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同时,宋教授也提出,教师们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总之,通过宋强教授的精彩讲座,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不仅对保定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