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上午,设计工程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朱志娟教授以”AIGC时代未来设计师的角色定位与准备”为主题为设计工程学院师生展开了一场创意满满的学术讲座。设计工程学院师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由设计工程学院楚东晓院长主持。

朱志娟教授的演讲从初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设计师,我们的角色该如何定位;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做哪些准备三个方面讲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对设计专业的影响,未来设计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相关内容;基于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理念,合理运用人工智能。
一、AIGC 浪潮来袭,设计步入新纪元
(一)AIGC 是什么?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方式。AI 的发展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经过多年的演进,到了 2020 年,GPT - 3.0 开启了大模型的研究热潮;2023 年初,GPT - 4 的出现更是大幅提升了生成内容的质量,AIGC 的应用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这一年也被认为是 AIGC 的元年。此后,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如 WPS、文心一言、讯飞星火、SD、MJ 等在各种不同使用需求下应运而生,遍地开花。在时代的狂风之下,设计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图形、产品、环艺、景观、规划、建筑等设计领域都受到了影响,AIGC 似乎已经替代了设计师的部分工作。
(二)AIGC 对设计的影响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自 1919 年德国包豪斯的经典设计开始,历经科技设计、设计思维的变迁,如今设计已步入智能设计时代。AIGC 的出现让设计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在一些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设计任务上,AIGC 能够快速生成大量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未来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
二、未来设计师:角色重塑与定位
(一)AI 的能力边界
一些学者指出,生成式 AI 系统根本不了解物理世界(即真实的世界)。浙江大学的葛教授也提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依赖算力、算法和数据,属于暴力计算,遇到难题或新问题就会现原形。比如四色问题,超级计算机要进行 2 的 1000 次方的运算,耗时极长;智能机器人在新场地行走时,一个关节的一个变向就需要计算 1800 亿次,而人类可以轻松在新地方行走。这表明 AI 在理解真实世界和处理复杂新问题上存在局限,其发展需要依赖人类智能。
(二)设计师的核心角色
AI 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设计以人为本。一切设计问题都应归结到设计目的 —— 人的问题上,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需求。作为设计师,需要思考在这些方面人的需求是什么,以及自己能做什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对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在以往的教学和实践中,许多师生也对作为个体和社会角色的人进行了探索,如一些设计案例聚焦于社会角色的人,还有像 IF 奖这样具有社会学气质的奖项,其主题聚焦对象多数也是作为社会角色的人,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参考方向。

三、设计专业学生,如何备战 AIGC 时代
(一)与 AI 共存,紧跟时代步伐
AIGC 现阶段是很好的效率工具,同学们要学会运用。比如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创意生成、素材获取等(注意还有很多未列举的应用)。同时,AI 的发展速度极快,同学们需要持续关注其发展动态,不断学习新的 AI 技术和应用方法,适应与 AI 协同工作的模式。
(二)夯实设计基础,提升专业素养
有了 AIGC,并不意味着以往的理论和技能就不再重要。相反,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各有特色,但大致都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以 “国际主义风格” 为例,如果不了解相关设计史知识,仅靠 AI 难以做出优秀方案。在软件应用方面,要了解各类设计软件的优缺点,并熟练掌握其中一款,因为现阶段物理世界中最终设计成果的落地或工程化仍需要设计师使用传统设计工具来完成。
总之,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这是人类珍贵的特质。在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人类最深刻的体验依旧来自真实世界。所以,未来设计师要热爱真实世界,做一个富有敏锐感知能力的人,这样才能在 AIGC 时代脱颖而出,在设计领域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同时也能更好地享受设计与生活。希望新生们在大学四年里,能像浪潮一样,借助时代的力量,奔赴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