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24节气时钟》
设计者:陈嘉杰、刘庆祖、李子璟
导老师:彭玉洁

陈嘉杰、刘庆祖和李子璟同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设计了这款《24节气时钟》。它参考地鼠机的外形,采用24宫格设计,每个宫格对应一个节气,并配有相应的花朵。在节气到来时,花朵会升起并散发香味,同时播报与节气相关的诗句。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们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一体式卷笔吸尘器》
设计者:赵卜司、刘欣雨
指导老师:彭玉洁


赵卜司和刘欣雨同学设计的《一体式卷笔吸尘器》,将卷笔刀与吸尘器的功能巧妙结合。通过内置小型吸尘装置,它能够即时吸收削铅笔时产生的碎屑,保持桌面整洁,提升使用便捷性与环境卫生。这一设计不仅解决了日常使用中的痛点,还体现了学生们在功能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上的创新思维。
(二十二)《醇享时刻,智能家用咖啡机设计》
设计者:阮银波、张欣童
指导老师:彭玉洁


阮银波和张欣童同学设计的《醇享时刻,智能家用咖啡机》,是一款集成了现代电子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它能够自动完成咖啡制作的全过程,为用户提供便捷、个性化的咖啡制作体验,同时保证咖啡的品质和口感。用户只需一键操作,即可享用多种咖啡饮品,简化了传统咖啡制作的复杂流程。这一设计展现了学生们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
(二十三)《药氲馨-针对癌症化疗儿童设计的缓释药物背心》
设计者:陈思佳、向心雨
指导老师:何慧云

陈思佳和向心雨同学设计的《药氲馨》是一款专为癌症化疗儿童设计的加热药物缓释背心。该背心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药汽,并利用电热丝加热提升药汽的活性与挥发性,从而更高效地缓解化疗带来的痛苦。背心主体采用柔软透气的医用材料,旨在为癌症儿童提供更舒适、有效的辅助治疗,减轻他们在化疗过程中的痛苦体验。这一设计展现了学生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以及在医疗辅助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二十四)《云心伴情绪疗愈产品》
设计者:沈若
指导老师:何慧云

沈若同学设计的《云心伴》是一款集情绪疗愈与智能交互于一体的多功能沙发。该产品基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灯光、声音、气味等感官元素与App联动,实现情绪感知与场景切换功能,适应学习、放松、社交等多种需求场景。结合柔软材质与科技设计,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身心支持,缓解抑郁与焦虑情绪。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生们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以及在智能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二十五)《不羞-生理知识科普产品》
设计者:孙嘉奕、梁彩云、韩嘉遥
指导老师:何慧云



孙嘉奕、梁彩云和韩嘉遥同学设计的《不羞》是一款面向10-15岁留守女孩的生理知识科普产品。该产品以生动、易懂且私密的方式普及生理知识,通过水果外形象征人体器官,辅以说明手册讲解月经初潮、生育变化、卫生用品使用等内容。这一设计旨在帮助女孩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生理健康与心理成长,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同时打破社会对生理知识普及方式的刻板印象,让学习生理知识成为自然的学习体验。这一设计展现了学生们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科普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二十六)《适时而养-二十四节气养生产品》
设计者:吴晓、徐新华、顾雯倩
指导老师:何慧云



吴晓、徐新华和顾雯倩同学设计的《适时而养》是一款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养生产品。该产品以日晷为灵感,内置24种应季中草药的转盘,包装插画与科普内容对应节气与草药知识。正面转盘内嵌时钟,方便用户在养生时把握时间,了解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产品旨在把握中药、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关系,让人们重视适时养生。展板设计采用橙色调,突出产品的活力与现代感。这一设计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探索,以及在养生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二十七)《COPD息望-针对慢阻肺患者的交互呼吸训练仪》
设计者:张云飞、刘兵、罗宇
指导老师:何慧云


张云飞、刘兵和罗宇同学设计的《COPD息望》是一款针对慢阻肺(COPD)患者的交互式呼吸训练仪。该产品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呼吸训练,结合互动游戏元素,如任务、成就系统以及实时反馈机制,帮助用户在游戏中训练呼吸频率和深度。此外,产品还包含社交元素,让患者可以与其他用户互动、分享成绩和进度,提升社交互动性。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生们对医疗康复领域的关注,以及在交互式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在《整合设计1》课程中的成长与突破,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设计的无限可能。感谢每一位同学的用心付出。让我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用创意和设计点亮生活,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