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期结束的《整合设计1》课程中,我们见证了一场创意与文化的精彩碰撞。这门课程不仅是产品设计专业的重要必修课,更是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设计无限可能的舞台。从改良设计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学生们在课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用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设计能力,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优秀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设计世界,感受这份来自年轻设计师们的热情与创造力!
一、课程回顾: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整合设计1》课程以“改良+文化设计”为核心,旨在锻炼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培养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课程涵盖了产品改良设计的基本概念、创新改良法则、课题训练、设计展现文化魅力以及设计实践等多个模块,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技能,提升设计素养。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产品改良设计的内涵与方法,还通过课题训练和设计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从用户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再到最终的设计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更是引导学生们在设计中关注社会需求,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让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播与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优秀作品展示:创意无限,未来可期
(一)《麦间漫步-小麦翻土种植一体机》
设计者:刘富亦、李星宇、曹远航
指导老师:王珏

刘富亦、李星宇和曹远航同学设计的《麦间漫步-小麦翻土种植一体机》是一款集翻土与种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机械。主体颜色为红色,搭配黑色部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机械功能结构。整体造型具有现代科技感,线条流畅,采用箱带式底盘设计,能够在松软的农田中平稳行驶,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抓地能力。这一设计展现了学生们对农业机械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科技的巧妙运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智慧收割及自动烘菊设计》
设计者:卜太琳、张悠然
指导老师:王珏


卜太琳和张悠然同学设计的《智慧收割及自动烘菊设计》主要用于金丝皇菊的收割与烘干。该产品采用滚轮式自动化收割设备,通过特殊设计的采摘头,利用旋转或振动原理使菊花与植株分离,再借助传送装置将采摘下的菊花送至烘干箱进行自动烘干。这一设计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加工效率,展现了学生们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思维,为菊花种植产业提供了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
(三)《清道夫—高速公路动物遗骸处理智能两栖装备》
设计者:李鑫、王子葵、李良瑜
指导老师:王珏


李鑫、王子葵和李良瑜同学设计的《清道夫—高速公路动物遗骸处理智能两栖装备》专为高速公路动物遗骸清理而设计。主体结构采用高强度轻量化合金,保障耐用性与机动性。装备配备大尺寸橡胶轮胎,适应高速公路路况,能够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其智能探测系统运用高精度传感器与图像识别技术,能迅速定位动物遗骸并进行清理。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生们对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展现了他们在智能装备设计领域的创新能力。
(四)《针对景区垃圾处理无人机的设计——识祛》
设计者:陈俊杰、朱昊禹、梁李宇洋
指导老师:王珏

陈俊杰、朱昊禹和梁李宇洋同学设计的《识祛》是一款智能清洁子母机器人,由货运无人机和地面清扫车组成。该系统能够在山谷、海滩、雪地等复杂地形中自动搜索、分类和清理垃圾。无人机定位垃圾后投放清扫车,清扫车收集并分类处理垃圾,天然垃圾粉碎混合泥土排出,塑料等难以降解垃圾压缩存储。整个过程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干预。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更体现了他们在智能清洁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
(五)《野外救援换电机器人》
设计者:张帅、苗怀松
指导老师:易璇菲


面对野外新能源车辆缺电的困境,张帅和苗怀松同学设计的《野外救援换电机器人》应运而生。这款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前进,通过信号感应精准到达车辆指定位置,利用智能起重机和机械臂模块快速完成换电操作,为被困车辆带来希望。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实用性,展现了学生们对实际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创新设计能力。
(六)《净洋智航》
设计者:甄千慧、潘佳月
指导老师:易璇菲

海洋污染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甄千慧和潘佳月同学的《净洋智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款海洋垃圾清理产品融合了高科技与环保理念,机械抓夹可伸缩抓取各类垃圾,智能轮胎适应海陆环境,智能摄像头360度旋转避障,防护装置保障设备安全。其在材料工艺上的精心选择,兼顾了强度与环保,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对科技应用的深刻理解。
(七)《八足稻者》
设计者:寇绍奇、杨家慧
指导老师:易璇菲

寇绍奇和杨家慧同学从蜘蛛的八足稳定性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了《八足稻者》。这款产品采用仿生设计,模拟蜘蛛在各种地形上的行走和攀爬能力,其八足底部呈尖锐状,便于插入地底播种秧苗,同时增加土地的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为我国的水稻播种面积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现了学生们对农业领域的关注和对自然规律的巧妙运用。
(八)《缓解痛经智能穿戴理疗仪》
设计者:康茗晖、黄雨欣
指导老师:易璇菲

康茗晖和黄雨欣同学设计的《缓解痛经智能穿戴理疗仪》,以女性痛经问题为出发点,采用舒适材质制作产品内外壳,并在外壳外层附上软皮革,搭配暖色系设计,给人以舒适和温馨感。该产品可连接手机APP,记录用户经期时间并通过手机操控调节使用力度,从经期开始到结束都能为用户提供贴心的理疗服务。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用户需求的细致关怀和对智能科技的巧妙融合。
(九)《牙牙乐刷》
设计者:陈怡璇、宋甜甜
指导老师:易璇菲


陈怡璇和宋甜甜同学针对3岁至10岁儿童设计的《牙牙乐刷》,是一款充满趣味与实用性的儿童牙刷。它具有语音功能和呼唤功能,只需叫“小牙”即可启动,还具备分区显示、刷牙倒计时、音乐模式、消毒模式与清理模式等多种功能。刷头根据不同年龄段做了分龄设计,既提高了宝宝刷牙时的专注力,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口腔护理需求,展现了学生们对儿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产品功能的精心打磨。
(十)《深海猎手》
设计者:胡彬彬、徐扬、孙媛媛
指导老师:易璇菲

胡彬彬、徐扬和孙媛媛同学设计的《深海猎手》海洋打捞机器人,灵感来源于水母的仿生设计,整体造型与水母相似,机械触手可以针对不同物品伸出不同触手进行打捞。这款全自动机器无需人力操控,用户只需将丢失物品的特征和位置输入系统,机器人就能自动前往打捞,大大节省了人力并提高了效率。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们对海洋资源回收的重视,还展示了他们在仿生设计领域的创新思维。